上海禁烟怎么办?
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看——为什么在上海这么早就全面禁烟了,而其他地方还在渐渐松绑烟草的限制措施呢? 作为一个在沪上生活了20多年的老烟民,我对此深有体会。我在外地上学、工作乃至来上海定居的过程中发现,除了上海之外,其他城市的公共场所几乎全都允许吸烟(当然现在上海也是这样);直到2011年6月,《上海市控制吸烟条例》出台并实施,本市才真正开始公共场所控烟。
这背后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但是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与其他城市相比,上海的公众健康意识和公共自律意识更强。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我知道在其他许多地方,对于“戒烟”这个词的理解和上海是不一样的。在上海人的观念里,“戒烟”意味着“戒掉生活中一切香烟的摄入”——包括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而其他很多地方的人其实并没有把“戒烟”和“控烟”上升到这样的高度,在他们看来“戒烟”就是把烟瘾戒掉,或者至少是戒掉他们自己的烟瘾罢了,至于身边人的健康不受侵害这一层意思他们是不会考虑的。因此你在上海公共场所抽烟的时候很少会遇到文明劝导,而在其它一些地方却是时有发生。 关于这一点,我也是深有体会。我在北京读书时,每年寒假暑假都会回河南老家。每次回到家,我那几个弟弟妹妹总会先问:哥,你带烟了吗?然后我若说是,他们就会很开心,因为终于可以抽了;而我若说没带,他们就会失望,因为他们知道我是不可能在自己家里抽的。在学校里也是一样,我所在的宿舍有来自天南地北的舍友,每当我说我没烟了之后,总有人会热情地拿出自己准备的香烟给我抽,甚至有人还会主动问我要不要打火机……而在上海,我无论去哪里,从来都不担心会被陌生人突然发烟、递火,也不用担心自己不小心把烟灰弄掉让别人提醒或帮忙收拾。
所以从上面这些可见,在上海实行全面禁烟其实是有牢固的社会基础的,而这种公共健康的高度社会化,也是其他许多城市难以望其项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