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时属什么生肖?
“五时”中的“五时”,是五行学说在时间上的分属。 亥子丑三宫,属水;寅卯辰三宫,属木; 巳午未三宫,属火;申酉戌三宫,属金;亥子丑三宫,属水。 每个时辰的五行,不是单一的某一种五行,而是多行的。如子时,为子午卯酉四正之一,同时又是日月之合,所以,子的五行属水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也有金有火有土…… 古人将一个周期分为五个阶段(五年)、五个季节(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并赋予了它们特殊的意义——“木火土金水”。每一个时辰都可以用这“五季”进行标注,以代表这一时段的气候特征和阴阳气息——这便是传统中医理论中“四时五脏病机”的由来。
当然,这种划分法太过粗放,并不适合用于研究某一具体时辰的阴阳属性。 现代天文学家给地球设定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这使得节气和中气的划分与农历的月相有了矛盾,而中医理论中的“五时”和“五季”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如果只按照月亮圆缺变化划分月份(农历)的话,那么每个月的最后十天应该属于下一个月的立春或立夏或者立秋或者立冬,这样,节气的开始和结束就符合了太阳的位置变化,但“五月”就变成了“孟夏”“仲夏”“季夏”,违背了“木火土金水”的“五季”顺序。 为了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人们采用了“加闰法”——这就是现在农历中“闰月”的来源。不过,虽然这种方法让月亮的阴晴圆缺与时节的冷热干湿对应起来,却破坏了“五时”“五季”的顺序。为此,人们在“五时”“五季”之前又加入了一个“四立”作为过渡。这样一来,整个公历(阳历)就成了“六节气”和“四立"。 “六节气”和“四立”分别对应着十二地支,从“立春”到“冬至”一共六个节气,每两个节气为一个时间段,每一时间段都有一个对应的地支作为标记。
而“五季”仍然保持不变。当进入下一个“四季”的时候,节气会循环往复,而“五季”却没有改变。于是“六节气”和“五季”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干支纪年。 当二十四节气中的某个节气遇到农历月尾(新月)的时候,这个时间点所在的干支纪日就会被赋予新的含义,这一天被称为“二十四节气—阴历生日”,这个日期就是农历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