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做雾化有副作用吗?
我父亲因为患有慢阻肺,常年都需要做雾化。因此对于雾化的作用、原理还有副作用等方面都做了一些功课,下面将我了解到的分享给大家。 什么是雾化? 雾化是指药物以气溶胶的形式分散到患者呼吸道中,达到杀菌消炎的目的;或者作为支气管扩张剂用于哮喘的治疗。 通常我们做的雾化都是雾化吸入疗法(Aerosol Inhalation Therapy),简称AIT。
通过让病人吸入含有药物的雾化气,来治疗或预防呼吸道疾病。它主要是应用气体流经特制的蒸发器时产生雾化而得到的。其原理是通过雾化器上的汽化盘,使药液变成微小雾化颗粒,由患者呼吸进入体内而产生效果。 虽然叫雾化,但实际并不是雾,而是小液滴。这些液滴通常直径小于5微米,只有用特殊仪器才能看到。
进行雾化吸入疗法时,病人通常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略向后,身体稍前倾,张口发出“啊”声,尽量深呼吸使气流充实肺部。这时医生就会把特制的雾化罐放于病人的口鼻部,开始雾化。每次10分钟左右,每天2~3次。特别叮嘱的是在做雾化时,患者千万不要随意咳嗽、打喷嚏和擤鼻涕,以免污染雾化器和吸入气管。
目前常用雾化药物分为四类:
① 化痰药:如硫酸沙丁胺醇溶液、氨溴索注射液等,这类药品可稀释痰液,促进血液循环,使痰液易于咳出;
② 止咳平喘药:如氯丙卡特口服液、异丙嗪糖浆等;
③ 抗感染药: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拉定胶囊等;
④ 激素类药物:如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针剂、注射用曲安奈德等;
使用注意事项 ① 对过敏性疾病,除积极应用抗炎、脱敏措施外,可采用雾化吸入疗法。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可使支气管扩张,炎症减轻;
② 对于喉头水肿引起的呼吸困难,雾化吸入能起到促进水肿消退的作用;
③ 可使呼吸道感染部位的分泌物得到清除,有利于疾病恢复;
④ 可局部应用于口腔、咽喉、鼻窦等部位,起到湿润、清凉作用,减轻局部症状;
⑤ 但对眼睛、皮肤等有刺激作用,应避免药液直接接触,尤其是老年人和幼儿。
其实除了上面所说的,还有很多药物都可以做雾化吸入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任何药物都可以随意做雾化吸入的。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是并非所有的药物都可以做雾化吸入治疗的。有些药物是需要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比如:钙剂、维生素等。而有些药物则是通过口服用药,比如:祛痰药、止咳平喘药等。
需要做雾化吸入治疗的疾病也有讲究。目前主要用于防治呼吸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另外对于一些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疾病也可以采取雾化吸入治疗。但这些疾病多是慢性疾病,需长时间用药才能控制病情。
在服药期间应该注意戒烟戒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烟雾、粉尘等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其次,需要选择恰当的剂量和浓度。如果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在使用雾化吸入剂型药物的时候,要注意根据药物的种类及患者的年龄、体质等情况,严格掌握剂量,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一般情况下,儿童禁用浓度过高的雾化吸入剂型药物,否则可能会损伤气道黏膜上皮细胞,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同时要避免药物浓度过低,起不到相应疗效。
总之,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的药物,都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忌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