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疏散人口为什么?

朱保信朱保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因为北京的人口密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巴黎、伦敦等城市。 作为首都和第一大城,北京聚集了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的精英人才。在这样一座城市,人口的流动不可能像小城镇那样随意,它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到八十年代的城中村改造、郊县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农民上楼,再到二十一世纪初的新旧动能转换,北京的郊区化进程一直在进行。

尽管在此期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也有一些农村被拆迁、农业人口转为非农户口获得城镇化待遇,但毕竟规模有限(比如通州于2019年宣布全部村庄腾退规划为新城建设让路)。 而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新北京,新奥运”的规划启动后,为了办好这次世博会,更为了迎接奥运会,北京开始大规模拆迁,大量人口因此被疏散。

据统计,2001年至2004年间,就有近20万外来人口被迁离北京。 当然这些被疏散的外来者得到了一定的经济补偿,也获得了北京的政策优待。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就近迁往周边县区,少部分则回到了原籍。

总之与那些没被选中的人相比,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至少获得了补偿。 而那些没有被选中的人,他们又到哪里去了呢? 我们来看看新华社2003年的一篇报道: 《北京贫困生的生存状况》 文中提到: “除了上述情况外,还有一些外地农民工,因为没有固定住所,经常流落在北京的街头,他们大多以乞讨为生……” 文章还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叫马玉龙的残疾青年,父母都是河北人,因家里贫穷,他16岁时便到北京打工,后来由于一次意外,他的腿落下了残疾。

“后来,他又患了肝炎,便回到河北,靠亲友的帮助和治疗才得以恢复。随后,他又辗转来到北京,在一家饭店里找到了一份保洁工作……可好景不长,由于饭店倒闭,他又失去了生计。 随后,马玉龙开始了长达7年的乞讨生涯…… 最后,他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到了一家福利院工作,收入也稳定下来。” 北京的流动人口中,像马玉龙这样的贫苦外来者还有很多很多。

也许他们的命运能改变的契机有很多种,而能够改变命运的关键词又极其微小——有时候甚至只是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 但正是这些微小的改变,却往往最能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

水中贝水中贝优质答主

首都北京是全国的教育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和交通中心,聚集了国内外大量的人口和信息。“热岛效应”和城市面积急剧扩大造成水资源更为稀缺,垃圾无法得到彻底处理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正是北京“大城病”的体现。从北京的实际情况来看,北京的人口已远超过1600万的人口控制标准线。

目前北京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城市病”。人口过多给教育、就业、住房、交通、治安、社会保障和城市管理带来巨大压力,也给水资源、能源、食物等供应带来极大困难,人口过多和人口无序增长给北京的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重大威胁,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得到休养生息和有效保护。此外,北京由于人口规模过大,对周边地区也产生了巨大压力。

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造成的北京人口膨胀和资源短缺的矛盾凸显的情况下,北京不得不通过人口调控来完成其“首都”职能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