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初学摩擦拉球怎么练?
这问题问得,就好像你学骑自行车,你只知道别人骑得很潇洒很漂亮,但你不知道自行车后面那个东西叫尾灯(或者车座),也不知道它和车把、脚踏等零件之间的关系,因此不知道怎么练习。 同样,拉球是技术动作,你要想打好拉球必须搞清楚它的发力原理和每个环节的动作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练习。但很可惜,大部分乒乓球启蒙教材都是又臭又长的文章,讲得都是些空泛的大道理,讲着讲着就跳到另一个话题上去了,那些所谓动作要领也都是隔靴搔痒,不疼不痒,让人看得一头雾水。这些教材都是拿个例子简单说明一下然后让球员模仿这个简单的例子去练习,至于这简单的例子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球员都是未知数。所以看了这些大道理和模糊不清的图片后你还是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去练习。
其实要掌握拉球很简单,只要弄懂三个问题就可以:
1. 拉球是什么?
2. 为什么要拉球(目的是什么)?
3. 如何做到拉球(具体怎么做)? 这个回答应该算比较详细了,既然楼主也没说具体想问什么,那我就继续废话下去了。 其实这个问题问得有点莫名其妙,什么叫“初学者如何练”,初学者什么都知道的话还要教练干什么。而且我实在不明白你说的这种“磨”是什么意思。你是想说在击球过程中有摩擦吗? 但是我想说,不管是新手还是高手,只要是打球,必定会有摩擦的。因为不管是搓球还是攻球,其过程都是球撞击球桌再弹起至最高点再进行下一板进攻或防守,这样必然会有摩擦(除非你打的是横板快攻,并且不用发加转发球,但就算是快攻也是要有摩擦的,否则你的球就不具攻击性了,只能当被动防守用)。所以说,如果有球员跟你说他打乒乓球从来不擦边也不吃旋转(不论他是新手还是高手),要么是在骗你,要么是打球毫无技巧全靠蛮力。前者纯属虚构,后者蠢到家了。
初学摩擦拉球时,可先在台内进行练习。由于台内空间小,球的回接速度快、转度大,因此台内拉球在一定程度上要比大球台拉球的要求更高。练习时,同样要把握好最佳击球位置,控制好拍形、身体重心、落点、旋转和力量。
对练正手位时,站位应距离球台较近(5-10CM),正手位台内拉球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球的落点在自己的正手近网位置,可采用半横板引拍,前臂带动球拍,在来球的下降前期摩擦球的中下部,引拍不宜过大,发力要果断、突然,以身体重心带动小臂迅速前推,手腕配合发力,结合前肩带动大臂内旋发力,通过手臂的综合发力使球产生强烈的旋转。同时,在触球时要向前撞击发力,以弥补动作幅度过小而造成的击球力量不足。
另外一种是来球在正手位离身体较远的位置,此时的台内动作比前一种动作要大一些,站位不要离球台太近,重心不要过于前倾,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重心过于前倾就会减少身体的发力空间,使击球力量变小,并且容易造成身体重心后仰过大而失去身体的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击球,可采用全横板引拍,击球时可配合转腰发力,以增加发力的距离和力量。
拉反手位台内球时,由于离身体较近,可自然形成前臂发力的前、后距离,所以发力容易。反手位台内球也有两种情况,落点在反手近网位置时,引拍动作较小。由于来球离身体太近,手腕的发力和摆动应受到一定的控制,防止由于发力摆动幅度过大而击球下网。同时在触球时还要注意向前发力撞击,击球的中下部和中右部(对于右手选手)。还有一种情况是球落到反手位离身体较远的位置上,击球时应稍转体,身体重心不能太靠后,反手位台内拉球时转腰的幅度也不能太大,但前臂和手腕可充分发力,在击球瞬间也可配合适当撞击。
总的来讲,初学摩擦台内球时,应从慢速的短球开始,注意体会最佳击球点,控制好拍形,在来球的下降前期和下降后期多进行体会和练习。同时注意以身体的转腰、转肩和重心等协调发力来带动前臂发力,适当加以手腕配合。待初步掌握后,可进行慢速的长球练习,由于长球回接时间比较长,因此可充分体会身体重心、转腰等发力动作,这样对初学者掌握拉球动作非常有好处,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弧圈类球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练习时不要过早地加入手腕动作,以免形成错误动作,待身体协调发力初步掌握后,再加入手腕动作,最后进行慢速短球的练习,以进一步巩固台内技术,提高发力速度和旋转,使弧圈类球技更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