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五行属什么意思?
“如意”的本意是指一种象征吉祥的器物,形状像扫帚。后来渐渐成为了祝福语中的一种。 《南史·齐本纪》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世祖(萧)赜为太子时,后堂失火,帝惊骇走出。左右侍御皆散去;唯长秋卿胡妙多执扇随侍。帝急呼之,云‘烧了我的如意’!”这个记载中的“如意的形状就像今天折扇的形状”,而且是“用竹木或金铜做柄,末端安扇面(即扇骨)”。
到了唐代,人们还习惯将手掌宽大、手指灵活的人称为“手如玉柱,指如如意”。可见“如意”的形象跟手掌和手腕有关。 到了清代,还出现了用玉石等原料雕琢成的“玉如意”,不过这种“如意”已经不再是用来扇风的工具了,而是成为帝王嫔妃们手中的玩物。
还有用象牙雕刻成的“牙如意”;用红木制成的“红木如意”等等。这些装饰品大都有祈福纳祥的功效。 所以,从“如意”的原始形态到后来的演变过程来看,“如意”最初代表的是吉祥。
1、五行相生:所谓生,就是推动、生长、发育的意思。比方说,比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生孩子,孩子就是父母生的,孩子要靠父母来发育、长大。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可以生木。好比说,绿树可以燃烧成火,火熄灭以后变成灰烬,灰烬就是土,金属可以从矿土里面提取,金属容易导热,水又容易随热流动,水又能够给树木生长提供营养,推动树木生长。五行相生,讲的就是这样一种推动生成的相生关系。
2、五行相克:所谓克,是制约、克制、抑制的意思。比方说,石头(土)可以挡杀水,水大了,也可以把石头冲走。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又可以克木。好比说,树木生长可以消耗土地的养分,修筑堤坝(土)就可以阻挡洪水,下雨刮风(水)腐蚀破坏金属(金),有气的炸药(火)可以爆破石头(土),斧头(金)可以砍伐树木。五行相克,讲的就是这样一种相互克制和相互抑制的关系。
3、五行相畏:所谓畏,是畏俱、害怕的意思。事物在某一种特定的条件下是不可相克。五行相生相克,是正常的五行运动规律。但这种运动规律是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环境下运行的。比方说,正常大气候下,树木和石头(土)可以相生相克。如果有外在因素打破了它们动态平衡的限制,比如出现大洪水,那么树木和石头(土)就不可相畏了,因为大洪水的时候,木和土都被水冲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