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上市了多少企业?
据我了解,2017年我国有369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其中,做市商制度下的创新层挂牌公司占58%;另外,还有5家来自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境内的上市公司实现发行新股融资。 这些企业的上市不仅丰富了资本市场板块结构,也增强了各板块的流动性。以新三板为例,目前它的总市值已经达到4.6万亿,市盈率已经接近100倍,日均换手率达到1%以上,较之年初已有大幅增长。
在2017年这些上市公司还实现了募集资金净额39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近400家上市公司中,有98家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方式补充了资本,累计募资超过800亿元。其中,88家公司用于项目建设,10家公司用于并购,充分反映了当前企业家对于直接融资满足战略发展的迫切需求。
还有很多优质企业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未能上市,比如很多拟上市公司是由于商业机密等问题无法披露所面临的实质障碍,还有部分企业是因为财务指标、规范运营等方面存在瑕疵而面临审核障碍。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之所以不能上市主要是出于企业自身考虑,比如一些民营企业在IPO过程中会受到政策限制,而且面临股权分散的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些企业是处于盈利阶段但急于扩展经营而不想上市。 不过,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更多的企业还是处在拟上市公司序列,他们大多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且财务状况比较稳健,但是也存在融资需求无法满足、外部资源获取能力不足等问题。
所以,如果未来能有更多支持拟上市公司发展、缓解其困难的政策出台的话,这些企业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需要更加重视和关注的新领域和新问题。
进入四季度以来,A股市场新股发行速度明显放缓。截至11月27日,11月仅有8家公司登陆A股,10月仅有10家公司上市,而9月上市企业数量也仅有18家。
与下半年新股密集破发现象关系不大,实际上IPO排队现象严重是影响今年新股发行提速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首发在审企业569家,较去年大幅增长150%。其中,上交所203家,深交所中小板128家,深交所创业板238家。首发在审企业大幅增长,既有去年以来企业申报积极性提高的原因,也确实存在部分企业在为规划申报发行时间而扎堆申报。
数据显示,截至11月28日,今年累计有363只新股发行,募资逾2055亿元。其中,上证所新发112家,募资逾1010亿元;深交所新发251家,募资1045亿元,中小板新发111家,募资逾335亿元,创业板发140家,募资逾492亿元。而去年全年首发企业共260家,募资总额为2273亿元,由此看来,去年首发家数和融资额与今年接近。
虽然今年新股发行家数比去年有所增长,但募资额有所下降。除了受IPO排队企业增多影响,新股破发频现也使得IPO规模受到影响,尤其是大型IPO的进程出现暂缓。
新股破发也成为影响IPO发行规模的另一原因。年初机构热捧的庞大集团(601258.SH)上市首日破发,令打新者如梦方醒,此后便有京运通(601908.SH)、南都电源(300068.SZ)、华锐风电等多只新股上市首日告破发。
新股破发还直接影响到了询价。机构在网下询价时,对报价更为谨慎,报价出现明显的下滑,从而使得新股的发行价降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新股整体的募资规模。10月31日上市的天保重机(300123.SZ)发行价仅8.37元,首发募集仅7353万元,是名副其实的“迷你盘”。
有保荐代表人士向记者表示,破发令询价机构报价谨慎,发行价普遍下降,因此影响了企业的IPO进度,一些企业不得不在股价不理想的情况下仓促成行,像这样的情况,未来将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