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斗产权是谁的?
按照最初的设计,北斗导航系统是采用共轭轨道的,即同时工作于两个不同经度的轨道上,通过在轨修正,实现精确的实时定位。但是,由于技术上的限制,目前只能使用其中一条轨道,另一条轨道上的卫星处于待机状态。 2017年11月5日,第36次北斗全系统新闻发布会宣布,北斗二号系统建造完成并开通运行至今,已为全球用户提供了超过20亿条位置信息服务,进入全球市场开始逐步发力。2018年9月,北斗三号首颗行星测距仪卫星成功发射,正式拉开了北斗三号全球组网的序幕。
根据此前规划,北斗三号将在2020年左右建成,包括4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5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届时将拥有每条轨迹4颗恒星的优势,定位精度可达到分米级。随着后续建设,其覆盖性能还将不断升级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射的北斗二号“补充”了此前发射的北斗一号导航卫星,使两者共同工作在轨,为日后实现双模式(北斗与GPS)混合导航奠定了基础。
有分析认为,虽然当前美国GPS一家独大,但未来北斗系统建成之后,将会与美国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将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需要,为全球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该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从预研到实验系统建设再到系统的建设都有步骤。
中国自主发展了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这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与国际同类系统兼容共用、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候地连续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定时服务,并具有短报文通信能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它可以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兼容,并在2020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时覆盖全球。
2018年11月1日,中国卫星新闻网报道了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新建设和发展:北斗系统已为世界超过一半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服务精度、可用性、连续性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北斗”已成为服务全球的“中国好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