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和生肖有什么关系?

伊尊三伊尊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看过最靠谱的说法,来自一本古书的注解(忘记是哪一本书了),里面提到人的出生是由天象决定的,而天象又分星象和月象两种,以地球为中心,在地球上能看到天空中月亮的位置变化可以分为十二等份,每一等份对应一个月相阶段,这一过程叫做朔望月,每个朔望月大约29.53日,平均起来一年有12.36个朔望月,因此农历的月份也有大小之分,大月约30天,小月约29天。 同时,以地球为中心,在地球上能看到的星空也分为十二等份,每等份又对应着天上的十二星座——虽然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圆,但是每个星座都对应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一个固定点。

每年的冬至、夏至、春分、秋分都有固定的日期,分别对应着四个顶点,这四个顶点的连线正好把夜空中分成四大区域,每一个区域分别有一个对应的星座。而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从地球上看过去,星星的位置都在不断变化,就像水在河里流动一样。 这种根据天象划分时间的办法非常古老,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干支纪年法”,在这种记年方法中,每一个年份都被赋予了一个特定的数字符号,这个数就是该年的“干支”,用来表示那一年是什么星象。如2021年是辛丑年,辛代表金星,丑代表金牛座,也就是木星和金星都位于金牛座的一年;再如1987年是丁卯年,丁代表天狼星,卯代表兔,整个名字的意思就是“像兔子一样的天狼星”,实际上形容的是天狼星在冬至那天位于东方地平线附近的样子。

在“干支”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代表着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代表着十二支。在每年冬至、夏至、春分或秋分的当天,太阳经过黄道的位置刚好由乾宫开始,到震宫停止,这样一天之中就分了六个区间,每一个区间代表了十天,分别为甲子日、乙丑日等等直到乙亥日。然后每一旬再重复三个阶段,这样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都有特定的星象特征。 而每一个节气的到来都有一个相对应的十二生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属相”。比如2021年立春这一天是阳历的2月3号,阴历年正月初一,也就是说这一天不仅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同时也是立春,意味着春季的开始。而在这一天之前三天正是农历新年元旦,也就是春节,按照民间习俗,除夕夜里12点一到,家家户户都要燃放爆竹,为的就是赶跑所谓的“年兽”——一种住在海底的猛兽,据说它头上长着尖角,浑身覆盖鳞片,体型似牛,力大无穷,每年临近正月十八的时候都会浮出海面,一旦见到人就咬,所以老百姓都很怕它。

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中国古代人民想象出来的一种动物,现实中并不存在。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历法体系是非常完备的,用天象的变化来区分时间的方法相当精确,即使是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也是如此。

曹致墉曹致墉优质答主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是十二动物年轮和十二地支结合的十二属相,分别被配属到每一个人身上,被用来纪年、纪月、纪日,代表人出生的年份。十二生肖源于中国古代兽神崇拜,形成于先秦时期。西汉至南北朝时期,生肖的次序已基本固定。生肖进入术数领域,与人的命运被结合起来,是唐代以后的事。

而十二星座是西方星座学说中,将黄道12等分,以春分点为起点,视太阳沿黄道运行,分为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处女、天秤、天蝎、射手、摩羯、水瓶和双鱼12个星座区域,用以说明太阳运行的周期和人的关系。星座文化源于古巴比伦,发展于希腊罗马,20世纪末开始传入中国。星座作为一种流行的文化元素和生活方式,在中国青少年中广泛流行。

其实,生肖和星座文化本属于不同时空、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代表人物命运的“数术”,它们各自独立流行。近年来,在西方文化东渐的过程中,在中国本土文化的接纳包容心态的作用下,星座文化悄然进入中国之后,非但没有遭到本土文化的抵制,反而在中国流行起来,与诞生在中国本土的十二生肖和谐共存,为人们运程、心理、性格等提供着各种解释,成为人们解读生命和自我、理解他人、安排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文化方式。所以可以讲,十二生肖和十二星座的融合流行,体现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智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