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和什么生肖有关?

冀连清冀连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清明最初只是个节气名称,到了东汉末年,人们把清明用在祭祖扫墓上,开始有了传统节日的意思。《岁时广记》中说 “江南风俗,常以三月晦为清明节” 。 那么,为什么是三月的晦日呢?这得从二十四节气起源说起。先秦时代,人们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划分出了二十二个节气,而到了汉代则形成了今天的二十四节气——每一节气约等于15天,每两个节气之间的时间跨度相当于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农历一月)。

古人通过观察发现,每隔两个月左右,太阳到达某个节气时,月亮位于某个月相的位置,即“朔望月”;而每隔三个月左右的某一天,太阳和月亮又同时位于某一经度上,也就是说这一天地球刚好运行到某一节点上,此时太阳和月亮几乎处于同一经度上,这种现象就是“干支纪日中出现的‘朔’或‘望'现象”。由于“朔”“望”的出现有时提前或延后一天,所以为了避免“既不见春,又不见秋”的尴尬情况出现,人们在选取每个节气的起始点时,都以“朔望月”中“望”出现的那一天作为基准点,将“朔”出现在之前的那个节点定为这个节气的起始点,之后每年的这一节气都在这一日期上下波动。例如清明的起始点在“立春”之后第31天左右(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之后的第十五天,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5°。

当然,这种日期上的固定只是人为规定的结果,实际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并不是以365.2425天为一个周期,而是一个“近圆”的轨迹,因此每年春季“清明”的具体时间并不确定。不过虽然“清明”有早晚,但节气却是固定的。唐代诗人王维在《清溪泛舟》写道:“春日浮舟,轻波缥缈,昏旦无端,南北渺渺。”写出了春天万物初生、波澜不惊的景象。其实,“清明”正是如此,天气晴朗,微风拂面,山青水碧,万物萌发。

关于清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修筑长城,大规模征召劳役,而有个叫徐福的工匠带领着数千童男童女离开人间,下落不明。据说他们来到一座仙山,山上景色宜人,到处开满了花草,工人们兴高采烈,整日嬉戏游玩,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最后迷失在了这座仙山之上。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善良仁慈的皇帝,把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作为他的“生日”来庆祝,而在他“生日”这天失踪的人群也被赋予了一种神秘的色彩——“上山”。随着历史变迁,人们对这位始皇帝的“生日”也逐渐淡忘,但却记住了他那充满诗情画意的“失踪”,最终变成了流传至今的“清明节”。

牧雯轩牧雯轩优质答主

清明节和辰龙或辰蛇有关。清明有清明三候,三候时长五日。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桐是白桐花。桐不招凤而招虫,白桐花一开,凤不来了,害虫却争相飞来。鼠遁地,潜伏在地下的田鼠,感知阳气而发愤上迁,遁上了地表,但地表却已不是它的世界:鹰击长空,天空中翱翔着鹰隼,田鼠虽迁上地来,还不及看到鹰隼,就被鹰隼捕杀了。鹰食鼠,鼠身上的毛和肉,就转化成鹰身上的毛和肉,鹰就获得了新生,就像那死去的田鼠转化成了鹌鹑鸡一样。这既是万物相克,也是万物转化。化化生,化化死,生死一如,生死转换,生死同体。蛇出洞。春雨之后,地面水气氤氲,天上的彩虹就出现,五光十色,光彩夺目地呈现在人们的视界。清明三候,桐华,鹰击,蛇行,天地之间,到处都是生发的力量。清明在辰,龙蛇往来。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阳气,烟火 cooking warm food拜神。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节,由距今两千七百多年的春秋时代负责测时的天官所确定。

最初,清明只是一种节气,后来,才把节气与节日合并在一起;清明只是节气时,寒食才是节日,寒食在冬至后的105或106天,差不多是清明的前一天。节气与节日合并后,扫墓祭祖就成了清明的节俗本源。

寒食禁火,以寄寓对故人的怀念;清明取阳气,烟火以祭奠先人。寒食禁火,有寒食节;清明取阳气,有清明节。寒食与清明,一阴一阳。清明是日月的合朔点,朔而阴,清明接寒食,就是寒食的承继。清明是节气时,寒食是节日,节气与节日合二为一,形成一个节日,这个节日的本源就是寒食禁火。《周礼 春官 大祝》:“以防火于郊禖”,郑玄注:“郊禖,大火星也,大火星出于东方,又为苍龙星,东方属春,春主生,龙,神也,火失节则为妖祥,故祭而禁之”。这是西周的礼制。大火星是辰龙的心脏,也是“天赤道”,禁火就是以禳除邪祟,禁止龙的心脏发病,让龙安居静养,为春耕备耕蓄积能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