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何时饱和?

连瑾荻连瑾荻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泼盆冷水,中国的经济不可能在以GDP为中心的增长模式下实现完全饱和。 首先明确一点,GDP是个总量概念,意味着任何国家的GDP总和一定是其国土范围内所有产出价值的总和(当然,理论上可以把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造卫星和另一个国家的人造卫星算入其中)。但是,一个国家的GDP增长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所有资源的消耗都是增加的——如果效率提高,同样数量的产出可以用更少的资源来生产,则GDP增长了而资源耗费却下降了;反之,效率下降,同样数量的产出要用更多的资源来生产,虽然GDP没变甚至可能下降,但资源配置却恶化了。

用GDP增长来判断一国经济发展情况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效率不发生变化——这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的。用GDP判断经济好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更重要的是,中国现在所追求的GDP增长率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的基础上的。为了保持GDP的高速度增长,中国被迫走粗放式道路,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它不能给人民带来充分就业、不能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并且有可能降低生活质量。同时,这种模式也难以持久。

当前我国经济的运行实际上处在产能过剩的状况下。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1~6月份全国共有24个行业产能利用率未超过70%,其中18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低于60%。钢铁、汽车、船舶、水泥等行业均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的状态。 产能过剩必然导致竞争加剧,企业盈利空间缩小,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竞争加剧反过来又会逼迫那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退出市场,从而使得供需达到一个新的均衡点。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最后的结果就是产能过剩的局面得到解决,经济运行重新回到健康的轨道上来。

目前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几个主要因素分别是产能过剩、消费疲软和投资过度。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困境,必须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改革。其中,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其涉及的面非常广,而且短期内难以有根本性的改变。其他几个因素相对来说比较好解决,只有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才能收到效果。

只要把几方面的问题都解决了,我国的经济就实现了饱和,或者说达到了足够的效率。而这种经济饱和状态下的增长才是我们追求的真正的可持续的发展。

濮若鸿濮若鸿优质答主

经济上饱和是客观存在的经济状态,没有哪个国家能逃得过。因为土地、资源、人力都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产出和投入是正相关的,当所有的一切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达到产出的最大化,也就意味着该国(或地区)的经济达到饱和。

由于每个国家的自然条件和科技发展水平不一样,经济达到饱和状态的时间也不一样。

对于经济水平比较高的国家,或者资源比较少的弹丸之国,由于土地和劳动力缺乏,经济在某个时间点达到或者接近于最大产出是大概率的事情,这些国家通常被称为发达经济体。

对于土地、人力、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来说,他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达到经济饱和,比如俄罗斯,比如中国。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理论上,在未来二百年时间,中国经济不会达到饱和,只有出现天灾人祸的时候,经济会达到饱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